1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立意为主,加强了口测和听力的比例。但是,当前一些学生能正确书写单词、背诵课文,却不擅长口头表达。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改变长期以来的“哑巴英语”现象,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
(相关资料图)
任何人学习语言都会经过先听而后学会说、先阅读而后学会写的过程,即“先输入,后输出”的语言学习过程。不少学生能正确书写单词、背诵课文却不擅长口头表达,能读懂一定难度的语篇却不善于书面表达。原因是什么?这与语言的输入、输出有关。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的输入量与输出量是不对等的,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若是十成,其输出量不可能同样达到十成,甚至只有二、三成。当语言的输入量足够多,方可达到标准量的语言输出,我们若要求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量达到十成,其语言的输入量要远远超出输入量。这是不少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输入”以及“输入”多少才能保证有效“输出”,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呢?我认为,教师可以着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关注语言感知,加强语言意识。语言感知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关注口语语篇中说话者的语音语调、肢体动作、表情等传递的信息;关注书面语篇中作者如何组织语言描述人物事件、表达情感、意图等。使学生基于已有认知,结合相关背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解读。根据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音—义”逐步扩展到“形—义”,并由此逐步发展和提升其“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仔细聆听说话者的语音语调,关注重读、连读等语言特征,逐步建立“音—义”之间的联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英语表达的特点,如英语句子的构成特点,前后句的关联,段落之间的连贯,不同文体的结构特征等,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有目的、经常性的语言感知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意识。
二是注重语言积累,建立语言储备。知识是积累起来的,语言能力同样也需要足够的积累才能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的变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看,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语言储备,比如语音积累、语感积累和语言积累。
语音积累。有些学生听不懂或只能听懂自己老师说的英语而听不懂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英语,这是因为学生对不同语言使用者的发音不熟悉,不能建立“音—义”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听的机会,拓宽听的渠道,听不同国家英语使用者的口语表达。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语音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体会语音的表意功能。
语感积累。语感是一种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语感较强时,不仅阅读速度更快,还可以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表达的信息,甚至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感是靠长期反复实践得来的,加强相关训练能促使语感的进一步形成。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慢慢增强学生的语感。
语言积累。语言积累就是语言输入,主要通过听、读、看等方式完成。许多擅长表达或写作的人都有大量聆听、阅读、观看、思考、体验、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足够的听读活动,在听音、阅读过程中收集、记录并练习词句的发音,词汇、语法的使用,句子结构的特点,不同语篇的类型特征,以及语言交际中时间、地点、场合、人物关系、心情等因素,树立语境意识。
三是强化语言运用,发展语言能力。学生记住了单词的拼写但未必知道单词的特性,学习了语法但未必清楚语法传递的意义,能背诵课文但未必明白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这只能说明学生的语言学习还停留在机械的认知、记忆阶段。如何才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语言能力列出了明确的学段目标,具体是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由此可见,教师应多设计听的活动和任务,通过听、读、看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常用习惯用语和交流信息的基本表达方式。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听、观看与主题相关、语速较慢的广播影视节目,帮助学生识别其主题,归纳其主要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听、读、看的过程中围绕语篇内容记录重点信息,辨识和分析常见句式的结构特征,分析和梳理常见书面语篇的基本结构,从而达成习得与建构的目标;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与交流的主题,思考自己的语音、语调、用词是否准确,表达是否连贯。在书面表达中要考虑选用不同句式结构和时态描述身边的人事物,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观点和意图。
对学生而言,英语学习不仅是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最终形成语言素养。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得以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得以形成。因此,英语学习不应只让学生静坐听讲、死记硬背,还应包括感悟、体验、实践的过程。没有真实、完整、深刻的活动及体验,相应的素养就无法形成。而这需要教师深刻领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如此,语言学习才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系英语特级教师、浙江省金华市教研中心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18日第9版
作者:诸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