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播 > 内容页

传统武术文化抽象继承探讨

2023-01-28 09:45:40 | 来源:教育快报网

摘要:技击是传统武术文化本质属性,传统武术文化在随时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传统武术发展问题,还包括如何继承、继承什么等思想观念的问题。文章运用逻辑分析法与交叉研究法,以技击为视角将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提出的“抽象继承法”运用在传统武术文化领域探讨。从“抽象继承”的哲学思辨重新审视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遗产,关注传统武术文化生存现状,探究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衍生出的人文价值与文化认同,有利于解决传统武术文化继往开来、返本开新问题。通过“抽象继承法”可以充分继承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技击是传统武术文化“抽象继承”的具体内容,对技击的重视有利于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的发展和继承过程中的内化。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武术文化虚无主义倾向观点的理论反叛与现实回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武术技击的三重属性

1.1技击是传统武术思想的基本属性

技击作为传统武术思想的基本属性和重要发展路径,技击水平提升是以肢体运动为载体长期训练以达到攻防和精神境界的统一,最初武术的雏形可追溯于“军中伎俩”,古代战场的厮杀鏖战或是原始时代因生存产生的打斗,这过程中所产生的踢、击、推等技巧就已经贯彻了技击的基本思路,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双方友好的切磋还是擂台上的对抗,往往可以窥见以技击为载体的“为承认而斗争”这一哲学命题缩影。

1.2技击是传统武学理论的根本属性

技击的产生是武术发展过程中顺应时势及环境的需要,技击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武学理论的根本属性。武学理论《吴越春秋》越女论剑曰:“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彷;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这是先民对武术技击的精辟阐述,后世拳种多化用此原理阐述其武学思想。

1.3技击是传统武术文化的本质属性

技击理论是对武术文化的映射。传统武术文化是多方面的,技击表现出超越技术层面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习武者的意识结构,习武者从中领悟先礼后兵、点到为止的比武道德,也受到勤学苦练、自强不息等朴素真理陶染,这和武以载道的精神内涵、以德服人的伦理导向以及以武会友的道德法则殊途同归。各派武术均以自身发展沉淀而形成的具有技击属性特质运用于实战,武术技击通过流派的发展,其本质属性是传统武术文化的意象昭示。

2武术技击观转变与技击双重意义

2.1从迷信到理性到科学的技击观转变

把武术简单看作技击是对武术的误读,把技击简单看作武术则缺乏科学态度,大众对传统武术技击的非理性解读,往往带有迷信意味,这种偏见解读也使武术自身发展面临困境,传统武术当前面临在世界武技领域对话困难、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需要补充融合等问题。武术技击是科学理性、文化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体,“抽象继承法”可以看作圆融的继承,而非全盘的继承,这个继承过程是继承武术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过程,也是对整体发展过程中手段、方向、目标的整合,更是让人对传统武术文化从迷信到理性到科学态度的转换过程。

2.2武术技击的具体意义

武术技击的具体意义是指武术技击所具备的“特殊性”。用“抽象继承”的方法论剖析技击与习武者的关系,不同时期武术技击发挥的具体功能是不同的。现代社会中武术表现的具体功能主要是对抗娱乐和强健身体,但在动乱时期武术则是自我保护的手段。技击的“特殊性”在于它随时代的变迁对于习武者的目的是不同的,也就是对个人而言,技击的具体意义是实际且具体的。

2.3武术技击的抽象意义

武术技击的“一般性”,是用“抽象继承”的方法论剖析技击与武者关系,武者脱离不了技击。“中国武术也是一门内外兼修的文化,不仅重视外在的技法,也注重技法之中所隐含的思想。”[3]技击思想培养了武者顽强拼搏个性,孕育出以传统武术文化为基础的独立人格,使习武者面对生活的态度是正面积极且一以贯之的。技击的“一般性”则是习武者所受到的武术修为、武学修养是普适的、有益的。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在今天的传承,首先应肯定其“抽象意义”。

3传统武术文化的抽象继承

3.1“抽象继承法”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契合点

“抽象继承法”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指引。“抽象继承法应当说是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危机所作出的最富有建设性的回应之一。”[4]武术不能片面地等于技击,没有武术文化的支撑,武术技击只能被视为原始的攻击手段,技击与功法、套路共同构成了如今传统武术的形式,武术技击是承载武术技艺与厚重武术文化的外显形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标识之一。传统武术文化历来被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植根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使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谈及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象征和标识,至始至终是绕不开武术文化的。而技击更是历代武术家的智慧结晶,是融会了纷繁文化底蕴汇集而成的技艺。“传统武术不断受到西方国家竞技体育的冲击,日本的柔道、泰国的泰拳、韩国的跆拳道等,迫使传统武术不断发展、积极创新,传统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被西方文化‘肢解’,失去了武术最原本、最真实的面貌,逐渐‘体操化’‘舞蹈化’。”[5]武术文化在随时代演进的过程中的传承,首先应该谨慎“武术操化”,保留技击和功法为主要形式,进言之,技击所体现的文化理性、科学理性、价值理性对传统武术文化起支撑作用,同样这也是“抽象继承法”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契合点。

3.2武术技击是传统武术文化抽象继承的具体内容

冯友兰“抽象继承法”的观点是:“无论是继承什么,总得分别那个东西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你只能把它的一般性继承下来,至于其特殊性是不必继承也不可能继承的。”[6]因此,对于武术技击的具体意义我们是不必继承的,而武术技击的抽象意义我们是需要继承的。武术技击是传统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即是传统武术的一般性,对此而言,武术技击是我们对传统武术文化“抽象继承”的具体内容,同时,技击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是传统武术文化“抽象继承”的具体内容。技击和武术文化是武术区别其他运动的根本属性,随时代的演进,传统武术文化生态的变更导致武术不是单纯的搏杀格斗,“唯技击观”在当前看来是不适用的,我们谈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技击的复兴应与时代趋势与社会发展相契合,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特性下技击理想化的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这要求习武者具备的前提是技击水平一流,对以上两方面的清晰认识是对技击客观评价和传统武术文化“抽象继承”的前提。

3.3武术精神文化的“抽象继承”“

传统的内容是精神的世界所产生出来的,而这普遍的精神并不是老站着不动的。”[7]技击的产生是武术发展过程中顺应时势及环境的需要,传统武术文化的“抽象继承”即是发扬民族尚武精神以增加国民奋斗的精神力量,因此从技击的视角而言武术文化需要继承,继承就是以“抽象继承”的方式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血脉的延传,将这些落实到练武者的习武过程中来。“我们这里所须研究的,主要的也正是这普遍的精神任何形式的文化传统都自然地形成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环环相扣的时间链条,这一链条关联着这一文化系统中的所有人,并促使其在继承它的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求新、求变。”[8]传统武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人文价值方兴未艾,需要每个习武者从文化上普遍认同和文化自信。武术传统的传承发展身后是文化认同,以技击为基本属性的武术文化精神继承背后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发扬民族尚武精神、自强不息奋斗精神,这一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对武术精神文化的继承,技击所体现的精神文化是传统武术的精气真髓,蕴含深厚的东方文化以及内涵深刻的人生哲理,精神文化传递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是直接的、及时的,还是隐性的、长期的,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4结语

如何对待传统武术的文化、如何传承和传播传统武术文化是当代武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逃避的问题。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抽象继承”,可以避免传统武术走向文化虚无主义,“抽象继承法”对于研究武术文化更是值得借鉴和被启发的。当下,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武术传承的丢失大多数都不在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传统武术技击走向式微的同时,武术之间门派的闭塞,封闭式发展都不利于武术的发展,对于武术文化精神和武术技击技艺传承需要确认的是,所传之人(每个传承人、习武者)都是否能坚定地传承下去,才意味着不会中断传统武术传承。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仅要重视技击武技的发展创新,更要在武术文化继承和武术传承之间找一根合适的“新柴”,并借着这把火,才能持久地燃起传统武术文化的耀眼火光。此外,要想让中华武术文化更上一层楼,不仅要善于继承,只有善于继承才能返本开新,同时也要求当下的习武者需要认识学习百家之长,只有集百家之长才能做到继往开来,固步自封的结果最终只会慢慢消亡。

参考文献:

[2]张昊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中华传统文化双重继承法研究[J].长白学刊,2021(03):143-149.

[3]王岗,韩金清,侯连奎.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求真向善尚美[J].体育学刊,2018(6):1-6.

[4]殷鼎.冯友兰[M].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169.

[5]蔡月飞.论传统武术的回归与当代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8):40-46.

[6]冯友兰.三松堂自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48.

[7]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M].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8-9,390.

[8]安汝杰.枪可否断魂——由老舍《断魂枪》看传统武术的“抽象继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6-32.

作者:童棵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x
相关新闻